
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,法德兩國在應對手段、風格方面相去甚遠。
我們先來看一組數(shù)據(jù):截至2020年5月25日,德國匯報的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已突破18萬,死亡病例8000余人,死亡率約為4.6%;而在法國,確診病例超過了14萬,死亡病例已經突破28,000人,死亡率高達19.5%。
盡管德國的確診病例數(shù)量高于法國,但是德國此前對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人采取了大規(guī)模檢測,所以其目前的死亡率遠低于它的西歐近鄰。與其他西歐市場相比,德國民眾對新冠疫情形勢的關注度最低:只有64%的德國民眾表示非常擔憂當前的新冠疫情形勢,在西歐其他國家,這一數(shù)字的平均值為79%;16%的德國民眾表示對新冠疫情形勢毫不關心,而在西歐其他國家,這一數(shù)字是11%。)
整體來看,德國人對疫情的擔憂程度較低,而且他們逐漸認為疫情“已控制住”,從2020年4月15日起,德國政府也開始放寬對社會的封鎖措施,再加上德國政府出臺了一攬子強有力的經濟刺激計劃,從長遠來看新冠疫情對德國的影響有限。
法國的情況則稍顯嚴峻了。雖然擁有一流的醫(yī)療系統(tǒng),但如今他們是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率排名靠前的幾個國家之一。新冠疫情給法國帶來了自1945 年/二戰(zhàn)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,2020 年法國經濟預計將萎縮 8%,可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恢復;同時法國的央行預測,每采取兩周抗疫隔離措施就將導致法國 GDP 損失 1.5%。最近,在為期兩個月的嚴格封鎖措施結束后,法國人開始逐步恢復日常的社交和生活。
疫情把“網購”這一選擇帶到了更多人面前,鑒于網購的便利性,預計這一模式在疫情后會持續(xù)繁榮,電商有望迎來長期潛在增長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在德國,隨著新冠疫情危機期間消費者從線下轉到線上,家具和居家用品、電子產品和保健美容產品零售商的線上收入份額將持續(xù)增長。
在法國,室內健身類別和服飾類別的零售額都呈現(xiàn)了大幅增長,45%的法國互聯(lián)網用戶表明疫情期間他們會在家鍛煉,還有許多人預計在疫情之后他們會繼續(xù)花更多時間鍛煉身體。
目前法德市場均逐漸進入復蘇狀態(tài),但是和此前一樣,如果想進軍德法市場,企業(yè)需克服的一大難關仍然橫亙眼前:中國品牌認知度不足。根據(jù)此前的調研,僅有7%的法國人對“中國制造”持積極態(tài)度,支持本地商品的情緒預計還會有所增長;在德國這一數(shù)值稍高,為10%。需要注意:種族歧視的問題在這兩個市場一直存在,只是在新冠疫情下更為突出。短期來看,這兩個市場的反華情緒都會有所上升。
不利電商發(fā)展的另一因素則是這兩國的居民本身對數(shù)字媒體都并不熱衷。防疫封鎖措施令人們不得不待在家里,從而導致數(shù)字媒體的消費出現(xiàn)飆升,但是不難預料疫情結束后人們花在數(shù)字媒體上的時間和精力會恢復至一貫的較低水平。不過,在法國,法國電信監(jiān)管機構Arcep將投資5G;預計到2022年,預計法國將至少有75%的移動基站能提供不低于240Mbps的網速,這一硬件進步為電商的長遠發(fā)展打好了基礎。
短期內,疫情給法德市場帶來的打擊不可小覷。但是兩國政府都出臺了相對應的措施來緩解疫情對社會、企業(yè)及民生帶來的打擊,長遠來看恢復常態(tài)只是時間問題。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國家都存在的、不同程度的種族歧視問題,再加上一直以來市場中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都不高,發(fā)展電商需要的基礎設施及群眾意愿均不夠完善,所以此時此刻它們并不是中國企業(yè)出海的絕佳選擇。
(來源:Facebook海外營銷)
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雨果網立場!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