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本彈丸之地,但是美妝行業(yè)卻異常發(fā)達。
資生堂Shiseido、花王Kao、高絲Kose和Pola Orbis集團一起,共同筑造起了日本美妝市場的本土堡壘。1967年至1969 年年間,雅詩蘭黛、巴黎歐萊雅為代表的歐美品牌先后進軍日本市場,持續(xù)深耕50多年,占據(jù)一席之地。
而在疫情大背景下,日本美妝勢力正在發(fā)生巨變。被視為導火索的是2021年歐萊雅日本分公司宣布其全線彩妝產(chǎn)品及旗下美甲品牌Essie將從日本市場撤出。官方將此舉動歸咎于疫情下市場環(huán)境及消費趨勢變化所作出的戰(zhàn)略調(diào)整。而這樣一個事件被視為是歐美美妝品牌敗走日本的標志。在另一端,因地緣文化、膚色特征以及唐風等趨勢在日本走紅,中國妝開始在日本日漸流行。日本也成為中國美妝出海品牌的首選地之一,主要考慮到文化差異及建設(shè)成本等因素。以滋色、完美日記為代表的中國美妝迎來出海日本蜜月期。
專注美妝賽道多年,MoldBreaking摩柯創(chuàng)始人&CEO郭兮若告訴雨果跨境,日本美妝市場正在以3%-4%的增長率在回升,整個美妝大盤仍然顯著,且趨勢向好,中國美妝品牌迎來最佳的出海時機。
而在歐美品牌都“敗走”的日本市場,中國美妝品牌何以立足,怎么立足?
01 日本美妝市場:線上線下渠道差異大
根據(jù)巨量算數(shù)&算數(shù)電商研究院攜手歐睿Euromonitor發(fā)布的《萬象潮涌-2022巨量引擎美妝白皮書》,2021年從整體市場規(guī)模來看,中國、美國和日本為全球前三大美妝單一市場,三大市場合計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5%。從發(fā)展?jié)摿Χ?,美國市場的人均年消費額為1,050.2元,日本市場為819.2元,而中國目前人均美妝支出僅有267.1元。
(圖片來源:萬象潮涌-2022巨量引擎美妝白皮書)
目前,日本美妝市場上依然是日本本土品牌占據(jù)主流,市占率達到40%左右;歐美品牌在日本也有著相當大的固定消費群體,占到近30%。余下的基本30%由韓國、中國、泰國等國家品牌瓜分。
在疫情的催化下,當前的日本美妝行業(yè)出現(xiàn)一個非常大的變化。
郭兮若告訴雨果跨境,在過去的20年間,日本其實一直主推線下,且做得非常豐富,僅僅在日本就有6萬多家渠道,這也導致日本線上美妝發(fā)展一直停滯不前,在整個疫情之前,整個線上大盤僅有不到6%。
疫情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線下消費往線上轉(zhuǎn)移,而更重要的是,線上購物基建正日益成熟化。比如場景的在線化,通過技術(shù)的手段,消費者可以直接線上試妝,包括口紅、眼影在內(nèi)的產(chǎn)品在線體驗之后就直接購買。
日本線上渠道包括了亞馬遜、日本樂天、Qoo10等,而這其中,就美妝品類而言,Qoo10是做得最好的一個平臺。
為什么是Qoo10?據(jù)郭兮若透露,Qoo10是資本運作,當年敗給淘寶,現(xiàn)在在日本大展拳腳,大促做得非常刺激。每隔兩天就有大促,值得一提得是Qoo10對外來品牌的主動及友好,包括韓國、中國、泰國等地區(qū)品牌,大力扶持它們在平臺的發(fā)展。而在這件事情上,亞馬遜及樂天力度稍稍遜色。“現(xiàn)在日本消費者購買所謂的美妝外來品,在線上渠道上,Qoo10是首選。目前,也有非常多的中國美妝品牌入駐Qoo10?!?/span>
而從線下渠道來看,按照財團劃分,三菱、三井、伊藤忠等5家日本財團基本上掌握了所謂的日本密碼,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百貨公司、商場。
在這個體系之下,藥妝店,比如大家比較熟悉比較火的松本清,它的特色是整個產(chǎn)品價格相對較低,或者說是大眾平民化的??蛦蝺r高的品牌,理論上不適合藥妝店,比如花西子。完美日記也不適合,因為完美日記在日本的售價是中國的1.5倍。藥妝店是一個渠道,但是它并不適合所有的品牌。
這其中有一個簡單粗暴的算法,比如口紅這類小單品,1500日元為分割線(約80RMB),如果超過1500日元,相對來說賣得比較吃力。而那種客單價本身比較高的,如高光,基本是定價在2000-2500日元。
除了藥妝店之外,還有幾個線下渠道:美妝集合店,日雜精品店、商超、711等便利店、百貨專柜,這幾個體系整合在一起,組成了日本的大盤,目前數(shù)量大約在6萬多家。
中國美妝品牌目前仍有兩個渠道未能涉足:一是便利店,另一個是百貨專柜。
“目前,中國美妝出海還沒有任何一家能夠入駐到便利店。便利店看著小,感覺門檻低,但是其實很難,因為它整個體系的龐大,比如711,全日本2萬多家。理論上,需要耐心協(xié)商1年至1年半的時間才有可能,因為進去了就需要將其它日系品牌擠掉。”郭兮若說道。
而另一個百貨專柜渠道,則需要一定檔次的品牌,因為專柜多是迪奧、香奈兒這樣的大牌。入駐百貨專柜,是一件比較重的事情,品牌客單價絕對不會低。據(jù)透露,MoldBreaking摩柯正在幫助國內(nèi)某知名品牌入駐日本百貨專柜,這在整個中國品牌出海日本里,將會是首創(chuàng)。
02 中國美妝出海日本:落地難,胃口太大
一葉子、滋色等是第一波在日本美妝市場“吃螃蟹”的中國品牌。
按照高中低檔劃分,目前中國出海品牌大多集中在中間檔次,日元1500-2000之間,這是一個比較適中的價格帶,也是大部分日本用戶能夠觸手可及的一個價格帶,高檔目前來看只有花西子,再往下則是中高檔的完美日記。
在日本,售價1000日元(約52RMB)以下的相對較少,理論上中國制造多主打物美價廉,但是按照國內(nèi)生產(chǎn),10元的成本,出口日本,賣家要保利潤賣,售價50元都是屬于不賺錢的,這導致了在日本不可能賣過于低端的產(chǎn)品。
據(jù)郭兮若透露,中國品牌出海有一個共性,都覺得自己能做好,親自下場,但是在實際操作之后,會發(fā)現(xiàn)投產(chǎn)比不高,極其容易踩坑。
這其中,有部分企業(yè)是“偽”出海,為了做高數(shù)據(jù)給投資人或市場看,沒有投入人力財力做深布局,僅花錢請網(wǎng)紅做宣傳做大聲量,在倡導細水長流的日本,這樣的作法毫無出路。
而另一部分企業(yè)在“落地”這件事情上,表現(xiàn)參差。比如請網(wǎng)紅這件事,在中國品牌的固有認知中無非是品牌投錢,網(wǎng)紅接單的邏輯。但現(xiàn)實是日本網(wǎng)紅未必會接你的單。日本網(wǎng)紅,有一些所謂的操守,大部分網(wǎng)紅不可能將自己的賬號做成營銷號。行內(nèi)人有個說法,日本的網(wǎng)紅一個月接廣告的上限數(shù)是6次。他們會覺得天天接廣告,用戶忠誠度會失去,比較愛惜羽毛。另外,在日本溝通成本很高。比如下個月要推一款新品,在中國,這樣的營銷時間是非常充裕的,但是日本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是,博主網(wǎng)紅們需要了解品牌,評估、試用產(chǎn)品,確定沒問題之后才開始排期。
中國品牌出海還有一個大問題是“胃口過大”,在布局100家及1000家線下渠道上,品牌一定會選擇1000家,他不考慮這其中可能有800家與品牌是不適配的。
郭兮若指出,中國人比較注重投產(chǎn)比,想要立馬見效,但是在日本,品牌需要將定性及定量并行來做,不能每次都定量,因為都定量的時候它不是個品牌,而是賣貨的。本身先起量再優(yōu)化,在某種角度上沒有問題,但是在出海上就有毛病,因為你在一個更成熟的市場,先去搞定量的事情,不太合理。現(xiàn)在比較好的一點是中國商家對于品牌的思考提升了,不是一味的賣貨。
現(xiàn)在MoldBreaking摩柯在幫助美妝品牌做兩件事情,一是提高認知,一是提高復購,因為在日本沒有復購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
03美妝出海路徑:終點是獨立站?
搶占日本市場,中國美妝品牌并非毫無優(yōu)勢。
首先,現(xiàn)在的中國美妝品牌出海日本有一個天然的利好,從2019年8月開始,就有日本網(wǎng)紅開始效仿中國唐妝,這個事件形成一個滾雪球的效應(yīng),許多日本女性開始關(guān)注中國妝。
其次,日本品牌勝在產(chǎn)品力,而中國品牌勝在營銷。中國品牌在社媒上的積淀某種程度上在日本是一種降維打擊。此外,包裝設(shè)計,也是中國美妝品牌占領(lǐng)日本市場的一把利器。
對于中國品牌而言,進軍日本市場,首先明晰你所對標的用戶在哪里。比如日本所謂的Z世代,從初中開始,這些15多歲的Z世代就開始化妝,但是他們消費水平不高,美妝品牌珂拉琪的客單價就非常有機會。
當前日本15-27歲年齡段的用戶大概有1000萬人,這是目前中國彩妝或是整個beauty板塊出海核心想要做的一個用戶圈層。這類用戶沒有所謂的定性,喜歡新鮮的事物,跟潮流。比如網(wǎng)紅效仿中國妝容,這就是一個小潮流,對于日本人來說,之前都是淡妝,突然間有個濃妝艷抹的風潮,這樣的背景下催生的一些可以對標的用戶,也是大部分中國品牌今天出海日本想核心抓的一撥人,雖然體量不大,但是日本用戶整體的復購率及購買力是中國的三到四倍。
目前出海的美妝出海品牌大概可以分為三類:
-有典型中國風的品牌。除了花西子之外,如毛戈平甚至彩棠這種化妝師起家的品牌,有自己的獨特的品牌基因,他所對標的用戶圈層是非常類似的。
-以花知曉、GIRLCULT為代表的的少女可愛風品牌。日本卡哇伊文化深入骨髓,而花知曉這類型的品牌的風格和它們的文化是非常契合的。
-無國界美妝品牌。如3CE、珂拉琪,日本消費者甚至將他們歸為韓系。這類型品牌的特點有利有弊,好處是可以借助韓系品牌的聲量起勢,但韓系品牌在日本的耕耘相較中國品牌更早一些,整體思考更為成熟,兩者對抗,中國品牌不一定占優(yōu)。壞處是在這類型品牌前期缺乏清晰的品牌認知。
新一輪的美妝出海熱潮也正在興起,郭兮若對于想要進軍日本的美妝品牌,提供了這樣一條成長路徑:
第一階段先做第三方平臺進行試水。這個階段品牌目標不用設(shè)置太高,滿足基礎(chǔ)訴求即可。
第二階段是鋪渠道。從日亞、樂天線上平臺轉(zhuǎn)入線下,但中國出海品牌做線下渠道是有天花板的,這個天花板短期內(nèi)在1.5億人民幣左右,是一個很難逾越的鴻溝。
第三階段是獨立站。這也是目前已經(jīng)出海美妝品牌遇到的挑戰(zhàn),當渠道鋪設(shè)已經(jīng)到達一個峰值,再想有新的突破,只會更難,有資源屏障。而新的增長,會是獨立站。雖然美妝大盤有90%的份額在線下,但是在線上每年有20%的增長率,這個增長不是第三方平臺給的,而是獨立站。目前中國并未出現(xiàn)好的美妝獨立站,而歐美、日韓已經(jīng)有了標桿。在MoldBreaking摩柯的日系客戶中,有企業(yè)一年賣到25億RMB,80%的來源來自線上。
(來源:湯)
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、合法的著作權(quán)及其他相關(guān)權(quán)益。未經(jīng)許可同意,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、轉(zhuǎn)載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(wǎng)站內(nèi)容。轉(zhuǎn)載請聯(lián)系本文觀察員,違規(guī)轉(zhuǎn)載必究!